受疫情影響,進入3月份,全省物流運輸受阻,部分地區員工返崗困難,工業經濟穩增長壓力增大。一個多月來,我省各領域積極行動,抗擊疫情、助企紓困、保暢穩鏈取得階段性成果。
4月21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省營商局相關負責同志分別對助企紓困、復工復產和保通保暢等工作進行了詳細介紹,并回答了記者提問。
解難題
面對疫情影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積極協調解決鞍鋼等重點企業復工復產,高速公路及服務區、鐵路、港口等交通運輸,重點生活物資和重點軍工及配套企業生產,煤電油氣運訊郵保障等問題。
目前,省經濟運行保障專班共解決問題113個。沈陽、大連、丹東、遼陽、盤錦、葫蘆島等市工信部門創新工作方法,通過指導企業封閉管理,設立隔離區、開通綠色通道等,解決員工返崗、物流運輸難題。各市也形成了城市聯盟專班等工作機制,解決跨市相關難題。
省商務廳積極為商務領域企業復工復產復市創造有利條件,先后為中石化、昊明禽業、越秀輝山等663家重點生活物資保供企業發放資質證明,保障車輛3萬余臺,緩解了疫情期間物資運輸不暢難題。省營商局全力保障全省政務服務中心平穩運行,實現疫情期間“不打烊”服務。開辟企業復工復產綠色通道。各級政務服務中心對疫情防控急需、重點項目、重點工程和特別緊急的服務事項,主動對接、全程指導、跟蹤服務,幫助企業加快辦理審批手續。推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諾”,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便利。
據統計,3月18日至4月15日,省政務服務中心辦件總數6316件,全程網辦比例99.22%;省直分中心辦件總數147819件,全程網辦比例98.79%;各地區政務服務中心、分中心辦件總數2901620件,全程網辦比例超七成。
工業企業復工復產有序推進,截至4月20日,全省8604戶規上工業企業,開工率98.7%,在崗率97.0%,達產率96.6%。
減負擔
疫情期間,企業經營艱難。為減輕企業負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出臺《減輕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負擔的若干措施》,提出六方面22條舉措,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省商務廳梳理總結國家、遼寧省及省直相關職能部門出臺的系列惠企政策措施,按照外貿、外資、批零、住餐四個行業分類,形成“企業優惠政策包”,直接送達企業。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在全省大規模開展“春暖遼沈·援企護航”保用工促就業行動,累計開展招聘2836場,提供崗位95.9萬個,為1.6萬戶企業提供對接服務8.1萬次,幫助8.8萬人實現就業。同時于3月下旬相繼制發做好疫情期間勞動關系處理、克服疫情影響精準抓好就業工作、進一步做好線上招聘加強企業用工服務等通知。實施新一輪社會保險減負穩崗政策;延續實施就業見習補貼政策等。
省營商局會同省稅務局推出首批“免申即享”稅費優惠政策清單,對445項政策進行“標簽化”,在線精準推送直達企業,一季度,全省176.32萬戶納稅人、繳費人按照“免申即享”方式享受稅費優惠194.48億元,減少跑動次數超過300萬次,減少申請170萬余次,共精準推送887萬條政策信息。協調省科技廳與省稅務局共同梳理扶持科技創新型企業的優惠稅費政策,將五大類28項政策一并納入首批“免申即享”改革,截至3月底,共惠及全省6381戶納稅人,享受稅費優惠41.71億元。
保暢通
目前,全省295個高速公路收費站已全部開通,72個在營服務區已全部開放,并逐步恢復全部服務功能,及時為用路人提供餐飲、商場、休息、熱水等服務。
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我省正在清理規范各級公路檢測服務點;嚴格落實通行證制度;強化對貨車司機和貨車的服務管理;確??爝f企業正常運行;保持港口樞紐高效運轉。
全省除高速公路、省際間公路以及針對疫情發生地周邊依規設置的檢測點外,其余公路檢測點要一律撤銷。各市、縣要加強農村公路保通保暢工作,對違規設置的路障卡口要立即清理拆除,暢通公路微循環。目前,我省發放通行證15萬張,嚴格實施通行證互認制度。各檢測點對持證車輛優先查驗、快速放行,為重點物資跨省運輸提供通行保障。
暢通的不僅是交通,還有企業群眾訴求渠道。省營商局充分發揮12345熱線平臺政務服務“總客服”作用,在本輪疫情暴發后,全省12345熱線迅速進入應急狀態,統籌調配熱線座席,及時回應企業群眾關切,有力有序助推企業復工復產。
穩鏈條
面對疫情沖擊,產業鏈供應鏈保通保暢十分重要。
聚焦我省頭部企業配套商供應不暢問題,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以省政府名義向廣東、江蘇等10個省市發函協調。與吉林省共同推動汽車企業及產業鏈配套企業協同復工復產。特別是落實4月18日全國保障物流暢通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電視電話會議及我省工作部署,圍繞重點防疫醫療物資、居民生活必需物資、春耕備耕重要物資、戰略性新興產業關鍵物資,形成155戶我省重點產業鏈供應鏈企業“白名單”(第一批),優先保通保暢。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繼續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積極應對工業經濟下行壓力,把保市場主體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全力推動企業穩產增產,促進工業有效投資,深入推進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采取更多針對性措施紓困解難,積極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達產達效,把疫情造成的損失補回來。
更多精彩資訊盡在鞍山諾亞人才網(www.hdjztywl.com)